履职勇担当 助力乡村振兴

——记武宣县第十三届县人大代表廖寿荣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7-11

走进四安移民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漂亮的“小洋房”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的村道干净整洁,一棚棚哈密瓜金灿灿……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说着村里的变化,个个对武宣县人大代表廖寿荣竖起了大拇指。

廖寿荣,系武宣县第十三届县人大代表,是武宣县桐岭镇四安村党总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时刻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融入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深刻内涵。

桐岭镇四安村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武宣库区影响较大的村之一,该村下安屯曾经“十年九涝”,村民饱受洪涝之苦,被称为“水沟村”。

如何让村民富起来,可成了廖寿荣最头疼的事。

因此,依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发展机遇,廖寿荣牵头引进企业成立“富玉四安”哈密瓜专业种植合作社,将近千亩抬填区土地流转,引导村民通过土地、集体补偿资金入股经营和“订单”合作经营等模式,打造以哈密瓜、太空观赏莲种植为主,西瓜、辣椒、青瓜等果蔬为辅,集绿色生态、旅游观光、果蔬采摘于一体的水库移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廖寿荣说,“富玉四安”哈密瓜专业种植合作社2022年成立以来,在镇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和技术不断提升。仅2023年哈密瓜总产量达350万斤,实现产值1050万余元,不仅帮扶和带动150余人通过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还通过出租温室大棚促使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5.2万升到50万元。”

产业兴了,农民富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迫在眉睫。

“以前日子穷,没心思讲究。村里存在垃圾随处倾倒、门前柴草乱堆等陋习。”廖寿荣说。

如何让群众告别“不讲究”,争做“讲究人”?

廖寿荣积极组织人大代表走访调研,在听取代表建议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在村里设置垃圾桶(箱),并配了4名保洁员作为村里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推选苏祖更等人大代表担任村级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维护监督员,治理村庄乱象。另一方面,凭借在外的人脉,还多方协调筹资,配套实施休闲广场及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提升村庄的“颜值”和气质,不断擦亮和美化乡村“底色”。此外廖寿荣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采取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方式,解决环境卫生、村屯美化等民生热点问题170个。

环境变好了,可是新风难育。

对此,廖寿荣探索以“善治为理念、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灵魂、智治为支撑”的“五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组织人大代表、乡贤五老组成红白理事会,广泛宣讲、推进移风易俗有关政策,推广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刹住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薄养厚葬等不良之风,有效解决了村里铺张浪费、邻里不睦等问题。还成功化解因征地补偿引起的矛盾纠纷、邻里纠纷等100余件,有效促进本村乡风文明、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红事、白事都按照‘规矩’操办,节俭办事不是为一家两家办事省钱,而是为我们村所有人省钱。”四安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何向华说,如今村里风气净化,农民素质提升,乡村文明蔚然成风。

“廖代表经常来广场这里听大家对村里发展的建议,还帮我们申请了很多项目,引进了新产业、道路扩宽了、硬化了停车场、修建了法治宣传阵地“悟法亭”、建立“农技加油站”“科普中国e站”、开设“田间课堂”……办了很多实事,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桐岭镇四安村村民廖海波说到廖寿荣,言语中满满都是肯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该村先后被列为自治区15个乡村振兴记录工程记录点之一,获评自治区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自治区三星级党组织、来宾市道路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村等荣誉。廖荣寿说:“我取得的这点成绩是大家支持、帮助的结果,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的工作任务等着我去完成……。”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在人生的坐标上追寻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闪光点,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字:莫金修

初审:韦金凤

终审:黄恩业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