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镇:“三举措”助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去年来,武宣镇人大紧紧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通过夯实履职基础、凝聚多方合力、聚焦重点任务,在主动作为中创特色、在服务保障中提能力,助力基层人大工作取得新实效。
夯实基础,擦亮服务群众“底色”
积极探索,搭建平台。严格落实县人大有关联络站(点)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按照“八有”标准,推进代表履职平台规范化建设,为代表履职提供硬件支持。顺利完成履职活动中心提档升级,提高代表履职阵地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149名四级人大代表入驻中心,推动人大代表亮身份、明信息,拉近代表与选民距离。精心打造河西人大代表联络站,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组织驻站代表开展履职为民主题活动,为民解忧、为企纾困。创新升级长寿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打造“三全模式”,深化为侨服务各项措施,做好新时代侨务工作,为武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力量。
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切实发挥人大代表扎根基层、面向选民的优势,通过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民情直通车”二维码、“智慧武宣人大”等平台,实现代表履职“线上+线下”无缝衔接。2023年至今,累计接待群众1000多人次,走访群众5000多人次,共收到线上线下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263条。如代表通过APP上报的“长寿村至黔江农场路段路面损坏严重,影响群众交通安全”,官禄村民李兰贞通过二维码反映“关于加大扶持黄皮果产业发展和加强人居环境整治”等意见建议,镇人大及时转办,并督促政府部门及时办理,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
凝聚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成色”
人大+党建,提升治理效力。坚持“党建+人大+N”,创新“全链条”治理模式,在商住小区积极搭建“暖心议事厅”平台,建立支部引领、业委实施、物业配合、业主监管的商住小区自治“闭环”链条,形成居民自管、自治、自我服务的“聚邻”新模式。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将带头宣传方针政策、社区活动联建、解决民生实事、走访居民群众等15项重点事项纳入职责范围,通过清单式管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优势,采取走访调研、座谈会、公开接访等方式,倾听需求、摸排“重点户”,运用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多方议事等渠道重点解决、逐一突破,提升商住小区治理质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大+网格,强化治理效能。以全镇10个社区和陈家岭村、武北村、武南村3个城中村为重点,配合打造“网格全覆盖、信息全支撑、工作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10+3全科网格”,推动资源链接到社区、力量整合到社区、服务下沉到社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将51名人大代表,根据行业领域和自身特长充实到92个网格单元中,以网格构建代表履职新模式,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成效,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如在捕捉社区矛盾纠纷“弱信号”方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及专职网格员一线工作人员“探头”作用,开展拉网式滚动式排查,及时把矛盾纠纷排查发现在早、处置化解在小。截至5月中旬,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50件,开展平安建设宣传活动18场,反诈入户宣传13万余户,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新实效。
聚焦关键,增添代表履职“亮色”
强化代表培训。将代表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坚持锚定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新要求,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围绕履职业务,组织代表专题学习撰写议案建议、履职平台使用等相关知识,采取集中学习、代表活动、主题教育、个人自学等方式,促进代表履职能力不断提高。
抓实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及时将人大会期间、闭会期间通过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等各种网络平台、开展主题进站活动收集各领域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分类,根据类别按时交办,要求各承办站所部门严格按照办理时限进行办理,坚持抓督促,抓反馈,抓落实,多措并举推进代表意见建议办理落地见效。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紧扣“乡村振兴,人大同行”主题,组织代表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全力打造武宣县城郊型乡村振兴示范带卜玉示范点,整合资金400多万元把卜玉村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卜玉样板”。动员长寿村人大代表主动带头开展土地流转,并组织代表入户走访选民、打消群众顾虑,完成土地流转300多亩,助力长寿村现代设施“智慧农业”项目落地投产。项目建成后,配合党委政府全力推进城郊型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助力打造成为标准化现代化高效示范园区。
持续督办民生实事项目。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监督重点抓实抓牢。针对今年年初人代会上票决出的4个民生实事项目,积极对接协调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项目情况,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切实把握进度和质量。
文字:覃春给 梁俊
初审:覃春给
终审:陈景伙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