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多向履职 赋能基层治理
今年来,兴宾区石陵镇人大主席团注重用好用活代表履职阵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作用,深化代表进联络站、进网格模式,积极推动四级人大代表进站入网格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成效。
搭好平台顺民意,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石陵镇人大积极探索代表联系群众机制,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推动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一是建强用好线下接待平台。按照“十有”标准,从固定活动场装修、专用办公用品配备到工作机构设置等多个方面推进实体平台建设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了镇人大代表联络中心,以点带面全面推进12个村(社区)级联络站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提质代表联系群众的活动阵地。二是依托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与兴宾区社情民意“码上提”平台,建立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通过扫二维码登录的形式24小时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同时在网格区块内建立微信服务群,群众在群内反馈问题,代表第一时间收集信息、第一时间推动处理、第一时间反馈回应,努力实现问题“格”中提,事情“格”中办,进一步拓宽了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群众反馈有回声、代表履职有途径的“网格化”履职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赢得了百姓好评。
多方联动惠民生,奏响基层治理“惠民曲”。以代表人大联络站为载体,通过“1+1+N”的工作模式,开展“村民广场会”、“小板凳会”等特色工作。“1+1”即在网格中建立一处代表接待阵地+每个网格中下沉一名代表,直面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做到及时上情下达,下情上传;“N”即建立一支由人大代表、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的网格长搜集民意队伍,实现搜集民意全覆盖。在代表联络站完善日常体系,拓宽联系选民渠道,在居民聚集区设立群众意见箱,畅通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联络站每月定期将收到的群众建议加以汇总整理,及时向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并将办理情况及时向群众反馈。截至目前,陈村旱改水项目供水、三山村委人居环境整改、挂榜村道路照明亮化等群众关心关切的10余件民生实事已完成。
志愿服务暖民心,奏响基层治理“幸福曲”。石陵镇人大创新代表履职方式,不断扩宽服务渠道,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化”,打造了“石陵镇人大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多样化的需求,石陵镇人大以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托,制定了每月志愿服务计划。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积极面向群众开展理论宣讲、主题教育、守护健康等活动,并开展了“爱心义诊暖人心”“六一慰问暖童心”等有特色的主题活动。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履职的平台,站点虽小,却连着民生,能够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大功效。接下来,石陵镇人大将继续利用好代表联络站,深化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切实履行好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工作职能,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真正做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文字:罗莉兰
初审:罗莉兰
终审:韦 韬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