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大代表 绽放巾帼芳华
——记武宣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原秋华
走进武宣县黄茆镇根村,有这样一个人,她是群众心中的“好儿媳”,是乡村振兴的“活字典”,更是担当作为的好代表。“小原嫁到根村以后,就把这里当作自己家,是比女儿还亲的‘好儿媳’,平时总能看到她为村民干活,有什么事找她就对了。”村民黄大娘竖起大拇指说。黄大娘口中的她,就是武宣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根村民委委员兼妇联主席原秋华。
务工返乡,扎实服务乡亲
毕业后的原秋华外出就业,在广东一家公司担任纺织工。当听到村里正在招年轻干部的消息时,她毅然决然辞去工作,开始返乡服务根村群众。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回到根村,原秋华继续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发挥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快速融入基层,主动担当起了文书的工作,房屋安全排查、耕保补核查汇总、养老金资格认证、燃气安全排查……面对繁杂琐碎的基层工作,她事不避难、迎难而上,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完成好各项工作。
“这户是我们村的脱贫户,父母患有精神残疾,孩子由外婆抚养……”“这户是上级行业部门反馈的线索,我们入户调查中发现……”原秋华在根村防返贫监测会议上介绍道。原秋华不辞辛劳地从事乡村振兴工作4年多,坚持沉下身子做工作,用多走多问的“土方法”上门了解情况、讲解帮扶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将村民家庭情况都“刻”进了脑子里。因此,每当有人问到脱贫户情况时,她总能如数家珍地一一罗列出来,被领导同事誉为乡村振兴“活字典”。结合每家情况,她有的放矢地制定帮扶计划,落实了各项帮扶政策,帮助根村贫困户96户全部脱贫。
履职担当,积极建言献策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原秋华常思常想的事,更是她切切实实做到的事。作为根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进站代表和联络员,原秋华组织开展了防溺水宣传、集中走访、安全知识宣讲等代表活动,每周三组织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提高了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进一步拉近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距离,2024年以来,收集整理意见建议8条,将联络站建成了社情民意的收集站、服务群众的幸福站。
“我是县人大代表,有什么要反映的事情,都可以跟我讲。”原秋华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和村干部的“两重身份”,将收集意见建议融入下组入户、便民办事中,主动询问调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将其详细记录和整理。
针对“根村独寨路口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原秋华主动向驻村工作队反映,在帮扶单位县民政局和县交通局的支持下,完成了2条减速带的安装、清理树木3颗,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针对“佛子村甘检河道金庙至莫格段河堤损坏严重”的问题,今年初,在武宣县人代会期间,原秋华积极建言献策,向武宣人大提交了“关于佛子村甘检河道金庙至莫格段河堤硬化修建的建议”,将群众的心声带进了人民7代/表大会。
凝聚力量,助力乡风文明
妇女能顶半边天,乡村治理离不开妇女。身为妇联主席,原秋华巧妙利用年龄和性别优势,主动融入村里的“婆媳圈”,一句句家长里短的闲谈,搭建起彼此信任的桥梁。调解矛盾纠纷、上街代取快递、代买生活用品……一件件真情实意的点滴付出,让她成为群众心中的“好儿媳”。因而,村民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她诉说,她的每项工作总能得到村民的全力支持。
6月7日,妇女志愿者们会聚在根村委会,有的清洗粽叶,有的填实馅料,有的搬运粽子,现场人山人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一听说小原要组织包粽子活动,我们就都报了名。村委会的灶太小煮不下,我们就都清出灶头,叫小原来自家煮粽子。”村民黄大娘说。
为了充分发挥根村巾帼力量,原秋华动员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组织了情暖端午、人居环境整治、助农春耕、移风易俗宣传等活动40余次,丰富了在村妇女生活,展现了根村巾帼风采,提高了群众的凝聚力。原秋华还主动关心关爱困难妇女、留守儿童,积极争取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上门关心慰问50余人次,有效地帮助化解了困境,营造了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
文字:覃金芳
初审:梁仕志
终审:廖桂华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