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代表内动力 做实履职大文章
——象州县人大常委会推动代表依法履职工作亮点扫描
近年来,象州县人大常委会按照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1+5+N”工程工作要求,支持、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职,切实帮助人大代表成为“全天候代表”,为推动象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代表履职通道
象州县中平镇架村村民委黑岭水库有一条长4670米的渠道,十多年来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滴水未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走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后,形成《关于重建黑岭水渠的建议》并提交到象州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推动项目于今年3月动工修建,预计7月中旬竣工。
“该项目涵盖2个镇8个村2000多亩农田的水利灌溉,以后群众再也不用担心农田缺水了,既实现增产增收,又维护了民族团结。”中平镇人大代表、架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韦国基说。
这是象州县人大常委会创新人大“代表在线”App,设置社情民意“码上提”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效。工作中,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乡、村三级代表履职平台通过设置社情民意“码上提”二维码,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民意沟通“零距离”,从“群众跑腿”向“信息跑路”转变,打通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后一米”。
此外,象州县还夯实线下实体履职平台,设立“人大流动民生议事厅”。在县、乡、村三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开设“人大民生议事厅”,各人大代表联络站根据实际情况、群众需求和议事需要,通过“凉亭议事”“小院议事”“球场议事”“大棚议事”“榕树议事”“代表约见”“圩日有约”等人大“流动民生议事厅”形式,做到群众的烦心事在哪里,人大就在哪里破解。去年以来,通过社情民意“码上提”收集群众反映问题371条,向人大“代表在线”App提交意见建议152条。
“固基+创新”相结合提升代表履职实效
大乐镇那芙村委河良村村背的生产道路是土质老路,这条崎岖、坑洼不平的道路严重制约了河良村的经济发展。经覃国才等5名人大代表提出相关建议后,及时得到落实解决,该项目已于去年9月26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县人大创新推行代表建议办理“1123”工作法,即健全一套资金保障机制、建立一个备选项目库、推行“双领双评”工作法、强化“三再”工作措施,最终实现代表建议提得好、政府办得好、代表评得好、社会反响好的“四好”目标,亮点工作可圈可点。
据统计,去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划拨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重点建议。2023年,通过推行“双领”制度,办理17件事关全县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急需解决的重点建议,目前已落实12件,落实率达70.6%;2023年象州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87件,目前已落实解决77件,落实率为87.5%,较去年同期提高了39.8%。
“约束+激励”相结合规范代表履职管理
“下三婆村的危桥终于修好了,现在我们走上‘放心桥’,安全有保障了,感谢人大代表帮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提到百丈乡民进村委下三婆村的这座桥,村民仇宝辉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群众的笑容,来自县人大推动代表依法履职工作的成果。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出台《象州县人大代表履职量化考评办法》《象州县人大代表“履职之星”评选办法》《象州县联络站星级评选办法》等管理办法。
有了约束与激励,县人大按季度对代表履职进行量化考评,通过目标考评、述职测评、履职情况公开的刚性要求,年底推荐评选“代表履职之星”和“星级联络站”。同时,运用柔性激励,开展“先进代表联络站”“履职之星”等评选活动以及“代表访谈”“代表讲堂”宣传活动,有效激发代表履职的内在动力,极大调动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县人大还按照制定的《社情民意“码上提”管理办法》《象州县人大代表量化考评办法》《象州县人大代表履职之星管理办法》《象州县联络站星级评选办法》和《人大“流动民生议事厅”议事规则》,对联络站进行提档升级,积极组织代表进站履职,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形成了“联络站+立法联系点”“联络站+产业园区”“联络站+电商”“联络站+农民学校”“联络站+示范基地”等特色,使联络站的功能得到充分拓展,促推代表履职实践能力提升。
文字:黄隆天 罗秋玲
初审:罗秋玲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