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县运江镇:人大代表领航,农文旅“融”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距离象州县城20公里的运江古镇,开辟于汉代,繁盛于明清,上通桂柳、下接粤港澳,曾是“桂中商埠”。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给予当地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农业发展土壤。
象州县运江古镇鸟瞰。
立足于深厚的资源优势,象州县运江镇人大主席团积极作为,不断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相彰”的融合新格局,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建言献策等履职活动,逐步把农文旅产业融合转化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金钥匙”。
先手之棋:视实情,察根源,找问题
2024年第一季度,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农业、文化、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精心策划开展集中视察活动3次。视察前夕,人大主席团印制下发一套“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学习材料,在代表当中掀起一阵学习热潮。
视察期间,代表们深入基层,踏访了辖区内葛根种植示范基地、党史村史文化展馆、运江古镇旅游景区等地,通过详细了解运江镇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历史人文的挖掘与研究进展,以及旅游业的现状和挑战,为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打好坚实基础。
人大代表在运江古镇开展农文旅融合调研。
代表献策:听民意,谏真言,提建议
如何加快农文旅融合步伐、助力乡村振兴?结合前期的调研视察结果,全镇92名人大代表分小组、分批次开展农文旅融合民意收集工作,先后走访18个村(社区)54个自然屯,与选民面对面交流,收集到民意意见160余条。在2024年3月镇人代会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同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献计献策。
1月16日,人大代表赴运江镇葛根生产种植基地开展视察活动。
“我建议用生态美景提升旅游热度,使之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镇人大代表、都莲村党总支部书记韦绍华提议,依托运江古镇江心之岛的自然风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民宿,逐步实现全域旅游,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
“要牢牢把握‘农’的根本。”镇人大代表、新运村委副主任梁光伟提出建议,“引导市场实体积极参与农旅投资建设,全力培育葛根、优质大米、糖料蔗和酸豆角等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农特产品,打上旅游标签,打造自己的旅游特产品牌。”
“三里村和美乡村建设可以在现有村庄风貌观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农业采摘、儿童农家乐、河边露营等项目,形成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体。”镇人大代表覃正儒提议。
运江镇三里村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要活化利用古镇历史、文化和民族资源,继续深挖深掘,展现出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部落村寨特色。”镇党委统战委员、人大代表朱成提议,农文旅融合发展离不开历史人文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参与。
镇人代会上,19件人大代表建议迅速得到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承办,其中韦绍华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的建议》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交办督办:多举措,抓落实,出成绩
在人大代表的依法监督和关心支持下,承办单位展现出高度的产业融合意识,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乡贤返乡创业等措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潜力,拿出了建议办理的最佳方案。18个行政村(社区)响应代表号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配合采摘旅游体验,农民收入可喜可观。
2023年,运江镇葛根粉被评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4年产值再上一番,扩增新运、芽村两个葛根种植示范基地,全镇葛根种植总面积突破1600亩。品质优良、清香无渣的运江葛根粉深受外来游客喜爱,还因网友的短视频宣传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产品”。
今年以来,运江镇成功举办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如“运江古镇”杯象棋公开赛、“二月二”龙王节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运江古镇沉浸式体验等,吸引游客参观近12万人次,拉动周边农特产品消费约450万元。
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有力,代表测评反馈办理结果满意率100%,但代表们并未意得志满,履职的姿态依旧阔步前行。各级人大代表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下一步做法,有机结合农业观光与劳动体验,促进乡镇农文旅产业共荣发展,全力助推群众实现“住在景区把钱挣”,“就业就在家门口”的美好愿景。
文字:赖 保 罗秋玲
图片:赖 保
初审:罗秋玲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