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用好履职平台 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建设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综述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4-19

建立全区首个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并实现全覆盖;创新建立“五个一”机制,推动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提档升级,为驻点代表搭建高效便捷的履职平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建设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来宾召开……

近年来,来宾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按照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建立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的部署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人大侨务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为民服务 积极谋划推动联系点建设

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将来宾华侨农场20平方公里的国有土地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把土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农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随着主城区建设持续推进,在带动华侨农场加快发展的同时,来宾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在兴宾区来华街道高新社区率先试点建设联系点,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适时召开推进会进行全面部署,扎实推进联系点建设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联系点建设提档升级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建立“五个一”机制,为涉侨代表依法履职搭建高效便捷的履职平台。

实现一个全覆盖。在试点建设取得成功后,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实现了联系点县(市、区)共建全覆盖,为90多名涉侨人大代表提供了履职保障。

建强一个组织机构。实行联系点“双负责人制”,由市人大民族外事华侨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进驻联系点担任负责人,与各联系点具体负责人共同开展履职活动,实行“双监督”、落实“双责任”,加强对各联系点工作的指导,更好地服务侨胞。

构建一批规范制度。注重在联系点制度建设上下功夫,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一批工作制度,努力做到“阵地建设规范、驻点工作程序规范、活动内容规范、联系侨界方式规范、涉侨建议办理规范”,高标准建设联系点,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用好一个App平台。依托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加强联系点与代表、代表与归侨侨眷的联系沟通,帮助代表及时了解、反映归侨侨眷的意见建议,并推动相关部门及时办理。

打造一点一品牌。全面开展“一个联系点一个工作品牌”创建工作,推动全市8个联系点形成各具特色的“联系点+N”工作品牌。如兴宾区来华街道高新社区联系点立足地处城区工业园区的实际,探索形成了“联系点+工业化+城市建设”工作品牌。

坚持务求实效 充分发挥联系点功能作用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懂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切实发挥联系点“宣传站、连心桥、大课堂”的三大功能作用,使之成为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的大舞台。

各联系点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形成“学方略、谋创新、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依托联系点,深入了解归侨侨眷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办理涉侨代表提出的建议,极大增强了归侨侨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截至目前,各联系点反映问题或提出意见建议107件,已办结103件,办结率达96.26%。

同时,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解决归侨侨眷和侨资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传统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归侨侨眷的沟通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新征程,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联系点建设工作,用好“侨”资源、做好“侨”文章,高标准推进人大侨务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来宾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字:来宾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供稿

初审:邓乐达

终审:谢森林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