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弱有所扶有方有为 让民生关怀更温暖贴心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4-04-18

社会救助是扶危济困、救急救难的兜底性制度安排,体现着一个社会的爱心和温度。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调研”作用,引入“人大代表+网格”和“人大代表+结对”模式,积极探索把人大工作嵌入社会救助工作全链条,聚焦特殊群体和群众,搭建起有力度有温度的社会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构建起民生保障救助网。

“人大代表+调研”推动社会救助落地。一方面,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以广泛开展针对社会救助工作的专题调研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议事厅”“代表驿站”“民事议事厅”等平台,组织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双联三访”等活动载体,围绕社会救助这一重点广泛倾听民生、征集民意。针对人大代表反映的社会救助人力、资金、配套设施还需强化,基层社会救助队伍不强不稳定等问题,县人大有关部门梳理后以闭会期间代表建议的方式交县政府办理,有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智慧武宣人大”、“民情直通车”二维码,以“互联网+”模式实现代表云接待,并将涉及社会救助的建议反馈至县人民政府办理,全程监督办理情况。仅2023年,县乡两级人大共开展社会救助工作监督活动23次,进一步规范了工作流程,推动了社会救助的精准化、制度化。

“人大代表+网格”助推社会救助显成效。为让人大代表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热度,武宣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实行“划片区+进网格”工作机制,把党建“全科网格”、党员联户与代表进网格和代表包片相融合,将辖区的五级人大代表编入10个大网格和152大片区,全县近千名代表化身“网格员”“片区长”,通过开展代表“日走访”活动,主动排查需要救助的对象。对网格内群众突患重大疾病、遭遇重大意外、因学等造成生活陷入困境、财产重大损失的情况,人大代表及时反馈到村委。这一措施,促使困难群众上门变人大代表登门,实现政策找人,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精准、资金补助精准。2023年,全县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064.82万元,涉及25.26万人次;城乡特困供养对象3048人,累计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2942.58万元;实施临时救助472人次,发放救助金104.42万元,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有效解决群众困难,防止群众因病因学因灾致贫返贫。

“人大代表+结对”精准帮扶托起新希望。武宣县人大紧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组织辖区内县乡两级中机关职务人大代表131名,与辖区内521户困难家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形成长效机制。通过走访,全面掌握困难家庭的“家底”,找准困难症结,制定帮扶计划,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今年以来,通过代表介绍和协助,共有268人实现“家门口”再就业,185户困难群众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全县脱贫人口、监测对象2023年参保率达100%,组织销售农副产品359次,帮助困难群众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关注社会救助工作落实情况,注重发挥人大代表在统筹救助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中践行初心使命。

文字:滕少娟 廖柳燕  

初审:李珮珮

终审:覃大任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