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人大:护航养老事业更均衡更优质
面对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怎样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让老年人不再感怀“只是近黄昏”?武宣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关切,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优势,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一个“严” 认真梳理审议意见
为更深入地了解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在听取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工作专项报告前做足功课,县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部分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重点围绕政策支持、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深入全县13家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养老服务机构调研,做到近的远的都去,好的差的都看,认真听取一线护理人员、机构负责人、入住老人和相关部门或企业的意见建议。
在听取时,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围绕强化宣传引导、强化设施建设、强化服务质量、强化组织保障、强化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进行审议发言,共提出意见建议6条,梳理汇总后并形成审议意见书转交县人民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处理,并以条目式反馈、清单式落实、跟踪督办,推进问题解决。
聚焦一个“实”全力督促问题整改
为确保审议意见落地见效,该县人大常委会将跟踪问效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环节,扎实督促问题整改。目前,针对养老服务政策宣传不到位的问题,武宣县通过广播、宣传栏、新媒体等方式深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养老道德教育的宣传。
针对如何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保障的问题,武宣根据实情印发了《武宣县“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武宣县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实施方案》,把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居家生活困难需要关爱的老年人列为重点探访关爱服务对象,进一步及时发现、有效防范、稳妥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和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对审议意见的后续跟踪督办,有力督促了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整改,补齐短板。
聚焦一个“度” 扎实做好建议办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热点,也是代表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代表们聚焦养老服务、集中养老、养老基础设施等方面在人代会上或进站活动时先后提出“要加强养老院的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等涉及养老方面的36条建议。
聚焦代表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助力补齐养老服务工作短板,该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建议转交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并明确办理时限及工作要求,还会同民政等部门认真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在对36条建议的踪跟踪办理时,常委会领导多次率队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代表意见,解决代表反映强烈的办理建议“文来文往”问题,确保养老的建议变成群众满意的实事。
近年来,县财政对养老服务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仅2023年投入60万元建设完成朝阳、城东、南河、仙湖等4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275万元对二塘镇敬老院、三里镇敬老院等进行设施改造。目前,全县已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服务网络,还推行了“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让居家养老正式进入“智慧时代”;通过公建民营方式对整合后的5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运营管理,推动武宣养老服务加速从“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
聚焦一个“暖”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韦大爷,我帮您在手机里下载一个APP和开通来电预警功能,那样如果骗子来电话的话,它会提醒这个是骗子。”“今天给村里的阿奶阿公宣传反养老诈骗活动,看到他们及时‘醒悟’我真的很开心,又几个老人的养老钱保住了。”人大代表廖翠曲开心说到。
原来,该县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养老服务工作推进的同时大力开展养老领域普法和反诈骗知识等宣传,致力提升老年群体的防诈意识和防骗能力。
一方面,用好用活乡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春节、“6•15”全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日、重阳节等节假日组织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联合村“两委”成员深入村屯开展“敲门行动”反诈骗和养老领域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详细讲解刷单诈骗、网络投资理财诈骗等常见诈骗类型。据悉,县乡人大共走访1560余名老人,宣传和帮助下载安装“国家反诈”APP1000余人次,通过入户宣传,提升了老年人风险识别能力和反诈防诈意识。
另一方面,利用文明创建、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工作载体,组织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走进社区、广场、公园、养老服务机构等老年人聚集的场所,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活动,结合诈骗犯罪分子惯用手段、作案方式以及防范技巧,重点针对老年人心理较为脆弱、不设防等容易受骗特点,提醒老年人养老诈骗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该县各级人大代表还牵头通过夜话小广场现场讲解、文艺汇演有奖问答等方式呼吁老年人提高警惕,保持清醒,无论何时始终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文字:滕少娟
初审:李珮珮
终审:覃大任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