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春耕交响曲” 新增万亩新植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为做好今年甘蔗生产工作,4月7日,在古樟村“双高”基地里,思灵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融入村民当中为甘蔗种植献良策、出实招,积极主动为思灵“甜蜜事业”保驾护航。
“今年甘蔗种植,有桉树改种蔗补贴、使用脱毒种苗种植新植蔗补贴等政策扶持......”思灵镇人大代表化身政策宣传员、种植指导员,结合“线上+线下”宣传,多次走村入户发放政策宣传单,面对面交谈,宣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政策
近年来,思灵镇以“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耕地整治节奏,推进糖料蔗种植“扩面、提质、降本、增效”。全镇9个行政村共完成耕地整治1.02万亩,糖料蔗种植完成春耕备耕1.5万亩、种植1.35万亩。今年全镇糖料蔗种植面积预计达到3.94万亩,较上年新增1万亩,面积实现“三连增”。
政企联手,“2个强化”推动扩面万亩。以“示范带动、全面铺开、连片实施、集中推进”工作模式,发挥古樟村片区示范带动作用,向全镇覆盖,在古樟村桃村、灵池村平安屯、马山村寺村等3个片区全面完成耕地整治超万亩。为了推动甘蔗产业发展壮大,该镇加强与制糖企业沟通,积极引进广西糖业集团黔江制糖有限公司进驻扶持。该公司进驻后,镇人大组织各村人大代表们针对本村耕地内生根石点多面广的现状进行深入摸排,了解村内土地现状,动员村民充分整合土地,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严格管控地块种植甘蔗。通过排查,该镇对1000多亩撂荒石头地进行治理,共计挖除石头2万多方,大大提升了耕地质量。加大土地小块并大块、路网、水网等建设力度,确保路路通地头、户户皆方便,有效激发群众发展糖料蔗产业热情,加快万亩新蔗区开发。
古樟村桃村片区
灵池村平安屯片区
人大服务跟进,“2个统一”助力单产提升。落实“早耕、早种、早管”工作要求,推行新蔗区“统种统分”、连片流转等模式,由企业统一调配蔗种、机械,统一碎土、平地、开行、播种、施肥、盖膜等全程机械化,有效解决种植环节用工难、效率低等问题,减轻农民生产投入负担。镇人大积极与制糖企业技术员同步跟进服务,加强对春耕备耕指导,在品种更新、土地深耕和科学施肥上下功夫,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户种植甘蔗,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头,确保实现“高产高糖”目标。
产业延伸,“3个利用”实现降本增效。利用甘蔗分步式机收解决砍收用工难题,引进全县首家甘蔗分步式机收站点,日均加工糖料蔗300多吨,榨季可加工糖料蔗达2.5万吨。甘蔗分步式机收是企业将整根甘蔗砍收后,直接运回站点加工,带回的甘蔗叶还可以加工成饲料和肥料,解决了蔗农人工难、砍费高的烦恼,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利用“人大+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蔗农利益,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中的甘蔗种植能人联合镇农服和糖办工作人员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向群众讲解甘蔗种植技术,协助企业完成新蔗区开发后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保障蔗价与糖价挂钩联动二次结算权益。完善良种良法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机制,确保蔗农利益。利用青储饲料加工延长产业链。辖区内7家青储饲料加工企业每年可收储加工蔗尾1.3万吨,增加综合效益300多万元,实现蔗尾变废为宝,提升综合利用率,延长蔗糖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
下一步,思灵镇将继续组织人大代表深入群众中宣讲甘蔗种植政策、开展技术指导和保障农资补贴,助力春耕生产,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为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思灵人大力量。
图文:覃彩梅
初审:覃 宣
终审:丁秋萍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