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系一作为”打通代表联系选民“连心路”
闭会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武宣县创新“三联系一作为”推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以下简称“双联”)工作走深走实,丰富了履职形式,拓宽了履职渠道,让代表“身”入基层,“心”连群众,极大地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和活力。
联系对象体现代表性、广泛性。为推动“双联”工作向实处做、向深处做,武宣县人大常委会下发《武宣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县人大代表和群众的通知》,同时起草《武宣县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武宣县人大代表“三联系”考核办法》,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实行全覆盖联系名(处级领导代表除外)县人大代表,244名县人大代表每人固定联系732名选区群众。联系对象更加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有村居干部代表、专业技术人员代表、企业负责人代表、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农村种养殖大户等,更有利于全面了解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坚持县乡联动,各乡镇人大参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也都建立了“双联”工作机制,明确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本级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代表联系选区群众,真正发挥好县乡两级“双联”工作的联动效应。目前,县乡930名人大代表已与2979名基层群众建立了常态化的联系。
联系形式力求多渠道、多形式。充分依托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家、点)和行业代表联系点等履职平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五级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活动,采取“111”方式,加强与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一次是“上门访”,3月份要求集中登门拜访一次联系对象,彼此熟悉,交流履职打算。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带头联系群众,推动了全县千名人大代表下基层、访选民。一次是“请进来”,年中,邀请联系对象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或区域代表联系点,面对面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收集民情民意,深入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报县人大常委会半年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下半年的重要活动安排。一次是“大家谈”,10月,结合人大代表进站活动集中召开一次座谈会,围绕次年人代会召开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带到大会上。每次联系走访都认真填写《代表履职情况记录簿》,每半年调阅检查一次,全县共统一发放《代表履职情况记录簿》952本。
联系内容紧扣聚民智、惠民生。联系内容聚焦民生、环保、共同富裕等热点难点,并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始终把了解基层人民群众呼声期盼,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贯穿于“双联”工作的全过程。依托代表联络点、民情议事厅平台等,开展“禾坪议事”“榕树议事”“廊亭议事”“田园议事会”“围炉夜话”“微实事认领”等基层民主议事活动236场次,构建了以“民需代表问、民困代表帮、民忧代表解”为核心的民情民意联络服务机制,推动解决了“照明难”“行路难”“如厕难”等各类民生问题651件,推动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用一件件“关键小事”补齐民生短板。
主动作为紧扣“三访”活动。武宣县着力打造“三访”(即以轮值方式定点接访、以议题方式重点走访、以预约方式到点接访)代表履职新名片。要求代表每月定时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接访选民1天、每个季度定期到选区走访选民1次、每年定期以预约方式到点接访2次”,使其闭会期间履职成为“新常态”。至目前,通过“三访”接待选民约1.4万人次,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0多条(件),转办建议200多条,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下一步,武宣县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拓宽代表履职渠道,畅通选民反映诉求渠道,完善代表与选民接待联系机制,直面群众需求,解决民生关切,不断丰富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武宣实践,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字:滕少娟
初审:李珮珮
终审:覃大任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