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振兴” 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11-08

今年以来,武宣镇人大立足“三农”工作新形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振兴”目标任务,紧扣“乡村振兴,人大同行”主题,细化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着力打造和美宜居乡村,绘就一幅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美丽蓝图。

一、聚焦产业振兴,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培育优势产业,做足特色文章。近年来,镇人大坚持“代表+联农带农”的发展模式,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黄皮果种植等特色农业,2022年卜玉村砂糖黄皮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今年已发展到800多亩,全村走上了产业强村致富路。长寿村人大代表李智才、李平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助力长寿村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项目落地投产,探索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带动周边乡镇2000亩左右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在“代表+联农带农”致富模式下,有力推动了武宣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推动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农业。乡村振兴,科技先行。镇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学习科技知识,带领农民走上智慧农业生产道路,实现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近年来,市人大代表、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启惠,带领合作社率先在133台农机具上安装北斗导航远程监测设备作业,由“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同时成功探索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蔗地规划+宽窄行距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种植+合理机具配套”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不断推动糖料蔗生产走上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二、聚焦人才振兴,建强乡村振兴“人才库”

强化人大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人大代表的整体能力和素质加大对返乡人才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联农带农主体,发挥乡贤、种养能手优势,培养专业型人才,实现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

发挥“五大员”作用。镇人大积极号召辖区内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提升履职水平,发挥示范引领、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宣传员”。组织人大代表经常性走访选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座谈会等方式,把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传达给群众。今年镇人大组织开展关于乡村振兴政策宣传活动10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参与群众600余人。当好“联络员”。依托联络站、点,推进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民意直通车”平台运用,常态化开展代表进站、接待选民活动,今年来共反映各领域民生问题的意见建议242条,实现人大代表履职与民情民意反馈全覆盖。当好“领航员”。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鼓励代表带头创业,促进群众就业。指导镇人大代表庾芳珍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当好“监督员”。镇人大坚持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监督重点,组织代表以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的方式对今年度6个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开展监督活动。在视察卜玉“五马归巢”黄皮果产业园项目时,提出产业园路网建设质量不达标问题,不利群众生产和产业发展需求,并现场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项目均已完工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在2023年9月份人代会上,代表对该6个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均100%。当好“调解员”。构建“人大代表+网格”治理体系,将人大代表下沉到网格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今年来,共组织开展助春耕、提升村容村貌等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累计排查矛盾纠纷7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三、聚焦文化振兴,提振乡村振兴“精气神”

夯实法制基础。组织村两委、行业人大代表、村内的法律骨干等,利用基层立法联系点,宣讲乡村振兴法律法规知识、开展法律讲堂、张贴法制标语等,计划打造宪法宣传长廊,增强农村普法工作实效,保障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行稳致远。

加强移风易俗建设。镇人大整合各方力量,组织代表利用标语、微信群等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持续推行“积分制”,鼓励群众挣“文明积分”,组建移风易俗文明志愿服务小分队,不定期宣传抵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今年来,开展文明劝导100余次,成功劝阻10余起违规滥办酒席,惠及群众600余人。

四、聚焦生态振兴,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在“三清三拆”工作中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发动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中。积极推广门前三包制,将农村垃圾治理有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设立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位,实现环境卫生清理常态化。打造微庭院、微花园、微菜园,将一块块杂乱、搁置的菜地、果地,融入村庄景观中。

优化治理模式。组建基层治理提升志愿服务队伍,整合人大代表、党员代表、村民骨干、致富能人等力量联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今年9月,市县镇人大及卜玉全体村民联合开展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为创建宜居村屯奠定了基础。今年来,镇人大还开展了10余次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活动,实施2次环境卫生集中大清理活动,用实际行动推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动全镇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五、聚焦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主阵地”

党建引领,探索融合。武宣镇人大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镇党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以“党领群治”为总思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履职赋能,筑牢履职“主阵地”。探索“党建+人大+N”模式,在商住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积极搭建“暖心议事厅”平台,建立支部引领、业委实施、物业配合、业主监管的商住小区自治“闭环”链条,形成居民自管、自治、自我服务的“聚邻”新模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自治打好基础。自建设以来,共解决小区民生实事、矛盾纠纷20余起,参与道路交通执法检查4次。

规范建设,搭建平台。按照“八有标准”规范化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12个,完成人大代表履职场所“提档升级”2个。每个月定期开展走访选民、接待选民活动。2021年,武宣遭遇重大旱情,清水、大岭等村的农作物出现枯萎无收状态。大岭联络站驻站代表们将这一情况反映到镇政府、县水利局,申请恢复武农二级电灌站,同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县抗旱指挥部对武农二级电灌站投入30多万元,完成3.4公里渠道抢修,疏通武农主干渠道,解决了清水、大岭村及沿线一万余亩水田、甘蔗的灌溉问题。

下一步,武宣镇人大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全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工程,聚焦民生热点,擦亮基层代表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履职名片,以实际行动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撰稿:梁俊、覃春给

初审:覃春给

终审:陈景伙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