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首个“人大代表联络联动巡回法庭”这样赋能基层治理
近年来,象州县人大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机制和法院“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深度融合,于2022年在寺村镇花池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全区首个“人大代表联络联动巡回法庭”,通过人大代表与法官的“日常五联络”和“案件三联动”,赋能基层治理提质增效。2022年以来,人大代表与法庭开展联络联动工作参与人员达96人次,多元化解矛盾纠纷35件,达到了“1+1>2”的效果。
注重联络,搭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人大代表与法院“日常五联络”工作机制,即通过共同接待当事人来访、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和监督执行、开展党建共建、开展培训和送法下乡、日常会商沟通等五种日常联络方式,不定期开展联络活动,推进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常态化。例如:在执行来宾市林业局与象州某投资有限公司行政处罚非诉执行案时,象州法院启动日常联络机制,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到执行现场进行监督。人大代表在监督执行的同时,及时反映群众的心声。最终多方共同努力下,市林业局改变了申请执行内容,对林区硬化道路和蓄水池予以保留,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取得了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注重联动,安装矛盾纠纷的“减压阀”。人大代表与法院“案件三联动”工作机制,即法院与人大代表会商后认为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舆情的重大敏感案件、人大代表关注的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或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需要人大代表参与多元解纷的,启动案件联动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基层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将“人大代表联络联动巡回法庭”建设到村一级,通过对典型案件进行多元解纷,达到“调解一案、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例如:在一起相邻通行关系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同为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民委水站村的村民,黄某在耕作时占用了公共田基,使相邻的张某无法驾驶大型拖拉机进入农田耕作。了解相关情况之后,自治区人大代表黄文鲜积极履行基层代表职责,组织村委联络法官以及司法所、村干深入纠纷地开展调查,听取涉事双方的说法,了解纠纷的前因后果。最终通过“法官释法+代表说理”得到解决,双方握手言和。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基层、亲近人民”的天然优势和沟通协调作用,启用联动机制,一体推进“诉前联调+诉讼联调+执行调解”,最大限度助力打造社会共享治理新格局。2022年以来,人大代表参与法庭调解案件35件,调解成功率为86.11%。如在处理何某等与某农业公司返还原物纠纷案件时,“人大代表联络联动巡回法庭”启动联动机制,与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联动,从诉前到执行一体推进,最终使何某等人与某农业公司持续多年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人大代表联络联动巡回法庭”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通过“法理+情理”打通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
撰稿:马鲲程
初审:罗秋玲
终审:韦 欣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