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小板凳”让代表履职更“给力”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9-20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探索创建“小板凳+”服务品牌,以履职小单元,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在基层、见效在实处。

“小板凳+调解” 精准把脉促和谐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以“专业、实效”为目标,发挥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职能优势,采取“小板凳+调解”,有效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乡邻妯娌的矛盾不少,村里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复杂。”兴宾区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詹晓说,区人大常委会也在积极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

一场小板凳调解会为化解邻里纠纷开辟了新路径。小平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先锋党小组开展“选民接待日”活动时,接到群众反映青岭白鹤村张某某与其婶因纠纷剑拔弩张,双方争执不下。代表们立即赶到现场,搬来农家小板凳围坐在一起,耐心倾听双方当事人诉说。据了解,该纠纷因林地归属权问题起争执,已积存12年之久。“双方当事人能坐下来跟我们‘诉苦’,是化解矛盾的重要突破。我们立即查阅底档,邀请村里知情老人到场,最终确定林地归属,婶侄达成和解。”小平阳镇人大代表、青岭村委党支部书记陈宇艳说。

今年以来,小平阳镇人大发挥代表通达社情民意的优势,召开“小板凳”调解会8次,成功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1起,个体性矛盾纠纷18起,解决信访事项1起。

一组组数据,是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推广、复制“小板凳+调解”工作实效的缩影,助推形成“有话跟代表讲,有困难找代表帮,有结找代表解”的良好氛围,构建邻里和睦新风尚。

“小板凳+服务” 聚焦民生解民忧

“太感谢你们了,孩子的安全问题解决了,还可以免费学习,我们可以安心工作了。”这是兴宾区人大代表、七洞乡中心小学教师覃寒菊收到来自广东深圳的一通感谢电话。“这样的电话,暑假收到很多,具体是谁打来的,我都记不清了。”

怎么会有这么多感谢电话?这得从覃寒菊的志愿服务活动说起。作为人大代表和教师,覃寒菊特别关心、关注留守儿童暑期的学习和安全。在开展“大走访、听民意”活动中,她发现暑假正值农忙时节,很多老人无暇顾及孩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于是与其他人大代表商量,组建一支由教师、文艺骨干、热心干部组成的假期志愿服务队,在暑假“双抢”期间为留守儿童开设书法班、诵读课。没有教室怎么办?他们协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为教室,甚至村头树荫下也成为授课场所,没有桌椅就搬来农家小板凳代替。

七洞乡“小板凳童心话清廉志愿服务活动。

8月7日,为期两周的“小板凳”暑期班开课了!小成凡村“小板凳+童心话清廉”活动现场,人大代表声情并茂地给小朋友分享“不贪为宝”“一钱太守”“杨震拒金”“陶母退鱼”等廉政小故事,把廉洁大道理娓娓道来,在每颗童心深处埋下了廉洁的种子。在农家书屋,志愿者从握笔、运笔等基本知识入手,一笔一画深入浅出地讲解,帮助孩子们形成对软笔书法的基本认识。小朋友跃跃欲试,纷纷尝试拿起毛笔。虽然手有些颤抖,笔画有点弯曲,但也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和对书写毛笔字的热爱。

关爱儿童不忘服务老弱。河西街道向阳社区针对很多老年人和伤残退役军人等行动不便的特点,将高龄年审、军人优待证办理等业务搬进小区和巷道,设点上门为居民办理业务,6000多名居民受益,“小板凳”成了移动办公桌。

向阳社区开展“小板凳”立法意见建议征集会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知民情”为基础,开展“小板凳”大走访、听民意活动,推动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1800余名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深入20个乡(镇)、4个街道,232个行政村、58个社区,共组织“小板凳”大走访1000余场次,整理形成意见建议600余条,及时办理完成410条,用心用情为民解忧办实事。

“小板凳+立法” 民声主见零距离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探索“立法+普法”“123”工作法(即成立一支队伍,强化两个建设,做到三个结合),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小板凳”议事会、茶话会开在群众家门口,让立法的根在基层越扎越深。

“我们饭后搬个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大家唠唠嗑、谈谈自己的意见,自发地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没想到我提出的‘占用夜间停车区域和免费道路停车位不能超过48小时’建议被人大采纳了。”居民陆桂逢说的建议,在《来宾市停车场管理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三条得到体现。该条例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有效解决全市停车难、停车乱、停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2022年3月至今,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采集站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草案、工作制度、法规草案等征求意见4次,按照接受征询任务、前期解读学习、制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议、汇总上报和做好台账记录六个环节开展工作,收到有价值、接地气的意见建议102条。

“小板凳+宣传” 践行文明树新风

“小板凳”微宣讲把学习宣传的阵地搬到群众家门口、村中议事亭,打破传统会议室集中学习宣传的模式,消除台上台下的距离感,紧扣核心,宣讲党的理论方针,让“乡音”传“党音”,使宣传更接地气。

城北街道祥和社区的“小板凳”手语宣讲现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不时传出阵阵齐读声。小朋友在父母陪伴下跟大家围坐小板凳,伸出双手跟着志愿者边读边比划。兴宾区人大代表、城北街道祥和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覃文芬介绍:“我们把党的创新理论、重大会议精神的核心句、主题句、金句,经过筛选编成手语,让孩子和家长在亲子互动中,不知不觉就入脑入心。”

石牙镇古炼村委邀请回流人员及其家属现身说法,用民言民语讲述境外严峻形势和亲身遭遇,推动形成层层抓、人人参与的劝返合力,积极构建兴宾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新格局。凤凰镇华林社区“侨胞有话讲”板凳会,邀请退役军人、老党员现身说教,以他们自身经历的革命故事、红色故事,向归国侨胞宣讲党史,凝聚社会正能量,目前共开展“四史”宣讲34次。

“丰收锣鼓使劲敲,咱们农民干劲高,收了甘蔗有秸秆,可别烧……”小平阳镇和平村委基层立法联系点用山歌、方言向群众宣传《来宾市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条例》,把法言法语转换为民言民语,增强群众尊法守法意识。

“小板凳+乡村振兴” 描绘乡村新风貌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乡村振兴发展要求,在助民增收、美化环境等方面做文章,发动群众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决策者、享受者,共治共建美好家园。

市人大代表、凤凰镇牛角村委黄安村小组长余云开,是凤凰镇“双高”基地建设的拓荒者,他和同村9个村民自愿发起创建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造福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黄安村“双高”基地。“本来我家的土地是肥的,土地整治后变瘦了怎么办?”“我的地是不被淹的,如果分到低洼的,我可不干!”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余云开不放弃,先后召“小板凳”群众会大大小小160多场次,终于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如今,该基地以凤凰至大湾三级公路沿线为轴心,通过实施整村推进建设,黄安片区建设规模6700亩,牛角片区3450亩,三凌片区2450亩,形成典型的万亩连片基地。基地糖料蔗平均亩产达到7.5吨以上,每亩纯收入2000元以上,带动了全村32户贫困户脱贫,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走进小平阳镇元凌村,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干净整齐的的巷道、清澈见底的湖水,和之前的脏乱差完全不沾边。“以前村民卫生意识差,自家污水排到路中间,房前屋后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兴宾区人大代表石世干和村小组长,茶余饭后入村入户召开“小板凳”议事会,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包片”制度,共同参与“三清三拆”,累计清理垃圾、沟渠65处,拆除乱搭乱盖、广告招牌、废弃建筑和危房20余处,建设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数10处,元凌村旧貌换新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不断丰富拓展民主实践内容,实现反映渠道不断链、人大工作不断层、代表服务不断线、人大监督不缺位,让民主参与更具体、更现实。

撰稿:韦妮萍

初审:莫祖才

终审:罗   敏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