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引领”凝聚共识 描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9-14

兴宾区现有人口114万余人,其中壮、瑶、苗、侗、毛南、布依等12个少数民族约85万人,占兴宾区总人口74.45%。兴宾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用辛勤的汗水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创造了兴宾发展的历史和文化,各民族民俗文化交流融合,盘古文化、布伢文化、师公文化、山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兴宾区人大常委会对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要求,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文化传承、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书写民族团结进步答卷,携手绘就和谐发展画卷。

党建引领,凝聚强基固本合力

坚持“党建+民族团结”的工作思路,成立了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书记领航”制度,“一把手”高位推动、“一盘棋”全面统筹。选优配强人大工作队伍,将创建工作纳入各乡镇、街道重点任务,依托“党建+联络站”阵地,将民族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与党建、民生等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确保民族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精,实现少数民族服务管理数据清、底数明、全覆盖、零距离,通过政治思想引领,凝聚起全区各民族群众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目前,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七进”创建工作覆盖率达 80%,,区级机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等重点单位场所创建覆盖率达 90%。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 2个,自治区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个及市级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3个。今年2月我区民族工作又传喜报:来华街道新侨社区获评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全区上下处处营造出人人重视民族团结,人人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引领,让民族团结扎根青少年心田

行走在兴宾区各学校,校园内随处可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画面:校园文化墙展示各民族团结宣传彩画和师生书画作品,竹竿舞、抛绣球、滚铁环、踩高跷、民族美食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走进校园,各民族学生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

“通过开展读一本民族团结进步好书、唱一首民族团结进步歌曲、看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电教片、听一堂民族团结进步报告会、写一篇民族团结进步作文、参观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展“六个一”活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和美校园绽放,同心共谱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区人大代表、祥和小学副校长叶丽清介绍。

近年来,兴宾区各中小学校把民族优秀文化与中华文化有机结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区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上好《中华民族大团结》课,向青少年传授中华民族服饰、饮食、建筑、传统节日等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利用广西“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举办竹竿舞表演、抛绣球比赛、滚铁环、踩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学、歌舞、工艺、戏曲等在校园内复苏萌芽、开花结果。全区14万各族学生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少年心里茁壮成长。

深耕教育,喜结硕果。来宾市第六中学、来宾市城南小学分别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来宾市民族初级中学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称号,来宾市城南小学手工扎染项目荣获第一批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兴宾区三五镇初级中学、兴宾区迁江镇中心小学分别荣获来宾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文化引领,增强民族认同感

“麒麟山是壮民族的祖宗山,我们有责任传承弘扬壮乡儿女吃苦耐劳、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桥巩镇人大代表、合隆村党支部书记覃庆克和代表覃鸿京、黄海梅等提出“弘扬壮族文化,提高麒麟山文化影响力”建议得到采纳。

位于兴宾区桥巩镇合隆村的麒麟山被认为是百越归宗之地,是南方古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壮家始祖的“麒麟山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开辟了祖国的南疆,是来宾一带壮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先民,创造了来宾以及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如今每年“三月三”在“麒麟山人”遗址,都会举行壮族始祖“麒麟山人”公祭活动,辖区各民族群众自由上香祈福,祈愿吉祥如意、健康和美。麒麟山下田地间,各族群众以歌会友、以歌结缘,热热闹闹对起山歌。赶歌圩的韦大姐乐呵呵地指着一旁树荫下分享:“树脚下的那组最有趣,壮话对唱客家话。”文化传承、文化聚力,我区实现各民族文化“聚合”到“融合”的转变。

凤凰镇南部长福村,“常来长福”民俗活动的“长桌宴”人头攒动,五色糯米饭、粽子、青团……一道道诱人的壮味佳肴挑动您的味蕾。“如果您不赶时间,晚上还有精彩的壮师文艺演出。”人大代表、长福村党总支部书记何显照热情的招呼各族兄弟姐妹。

泱泱华夏,文昌礼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壮族文化传承,增强了壮乡儿女的民族认同感;文化创新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一家亲。

服务引领,打造民族团结大家庭

民族和睦,融于日常。凤凰镇华林社区着眼于满足居民多元服务需求,深入拓展“15分钟便民服务圈”,把涉侨工作人大代表联系点打造成集养老服务、书屋、健康驿站等为一体的民族团结综合服务窗口。“华林社区既有矿区各族职工,又有印尼、越南等归国侨胞,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辖区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区人大代表、华林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郭素珍说,依托社区讲堂、“侨胞有话讲”等平台,组织开展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联谊会、茶话会,讲好民族团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每逢春节、“三月三”、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竹竿舞、抛绣球、包粽子、做香囊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让社区成为各族群众放松休闲、学习提升的好去处,促进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

“点开兴宾教育招生平台,选择小学报名……”向阳社区社工卢刚手把手耐心地指导韦大姐填报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报名。河西街道向阳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定期开展“小板凳”走访活动,及时动态更新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台账,并根据需求清单建立服务台账。同步提供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险、医疗保障等多项服务咨询,联合志愿者开展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群体、义诊、义剪等暖心活动,让社区各族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此外,我区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扶持力度,今年获中央财政衔接推进少数民族发展支出方向的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指标861万元,现已全部投入少数民族聚居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8个乡镇9条产业路13.152303公里和2条小型农田水利渠道2097米,目前所有项目已完工,待验收后即可交付使用。

产业引领,共绘民族团结振兴图

产业发展是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兴宾区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同步推进。

“巾帼心向党 牵手助脱贫”创新产业产品(成果)展开幕式现场,来宾市“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将蜂巢搬到现场切割,全场仅此一家,吸引不少人品尝、购买。

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蜂技术研发、蜜蜂养殖、蜂产品生产加工、蜂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蜂产品企业,其前身为来宾市养蜂协会、来宾市兴宾区养蜂协会、来宾市兴宾区甘东养蜂专业合作社。“我们拥有蜂群3.2万箱,养蜂农户1860户,年产优质蜂蜜1200吨,现以‘公司+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联动模式共同发展,开发蜂蜜、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蜜酒、蜂蜜醋、蜂种等七大系列产品,蜂蜜产品品质优良,2013年获得QS质量安全认证公司,已经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致富。”说起“壮乡人”,区人大代表、壮乡人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乃恒滔滔不绝。

布依族聚居的五山镇联兴村大力抓好古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稳定617亩葡萄、384亩蜜柚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发动群众更新换代改种了近200亩的阳光玫瑰葡萄和红心火龙果等紧俏特色产品,促进了群众持续增收。

在系列激励和保障机制作用下,我区多个特色产业得到良好发展:大湾米粉走进千家万户,石陵红薯粉供不应求,“七洞香米”产销紧俏……今年8月再传喜报,兴宾沃柑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下一步,兴宾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做大做强民族特色产业,促进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格局,走好携手共富之路。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一幅幅团结奋进的美好画卷在兴宾大地徐徐展开,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各民族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民族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族文化得以保护传承,特色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民生短板持续补齐,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的和谐画卷越绘越精彩。

撰稿:韦妮萍

初审:莫祖才

终审:罗   敏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