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篇文章” 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8-22

今年以来,武宣镇人大主席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全镇各级人大代表的职能和模范引领作用,坚决做好“三篇文章”,走稳“产业兴旺、示范带动、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人大新担当、新作为,为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做强“产业文章”,探索“联农带农”致富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武宣镇人大积极发挥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探索“代表+联农带农”致富模式,引导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头雁”作用。其中,镇人大代表庾芳珍就是一名带动力十足的代表,她带领村民选种苗、学技术、树品牌、闯销路,全村40户农户种植黄皮果400多亩,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套种西瓜、香瓜、应季蔬菜,把卜玉黄皮、西瓜打造成为“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卜玉黄皮果更是远销海南、广东、日本等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2022年,武宣黄皮(卜玉黄皮)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获得证书。2023年,驻官禄联络站的各级人大代表多次深入卜玉村调研,推动卜玉村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卜玉黄皮果产业。长寿村人大代表李智才、李平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流转,助力长寿村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项目落地投产。该项目共流转土地300亩,除了承担探索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功能,还将带动周边乡镇2000亩左右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同时,依托示范园区建设,长寿村将积极发展现代城郊观光农业,项目进入生产旺季后可以吸纳150名村民到基地就近务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代表+联农带农”致富模式下,提高了农民收入,有力推动了武宣镇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做好“示范文章”,开展“联络站点”助农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

武宣镇人大主席团紧扣“乡村振兴,人大同行”主题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以各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服务基层各项活动,充分利用联络站点,组织开展各类种养技术培训和农产品市场营销对接活动,积极为群众解决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例如市人大代表、武宣县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联络点负责人、武宣县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启惠,开展“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互利共赢的合作经营模式,共安排826名农民工机手和脱贫人口就业,吸收220户零散农机户带机加入合作社,并组建机耕、植保、甘蔗装载、甘蔗机收、机械维修和农业技术6个团队,合作社年均服务2.7万户蔗农,服务面积达29.6万亩,为蔗农降低甘蔗生产成本9566万元,联合草厂村委举办各类农技培训班3次,不断提高蔗农田间管护水平。县人大代表、清水村代表联络站站长、党总支部副书记刘家宏,依托清水村城郊地广的区位优势,带动村民种植西瓜、香瓜700亩,每亩产值6000元以上;联合清水村8户农户种植草莓30多亩,每亩收入2万元。武宣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点”助农模式,实现了助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共建共富共享共促的目标。

做实“治理文章”,创新“暖心议事”治理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

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武宣镇人大坚持“党建+人大+N”,创新“暖心议事全链条”治理模式,奏响和美“新乐章”,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在商住小区积极搭建“暖心议事厅”平台,建立支部引领、业委实施、物业配合、业主监管的商住小区自治“闭环”链条,形成居民自管、自治、自我服务的“聚邻”新模式。聚焦服务中心大局,将带头宣传方针政策等15项重点事项纳入职责范围,通过清单式管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优势,提升商住小区治理质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自建设以来,共解决小区民生实事、矛盾纠纷20余起,参与道路交通执法检查4次,筹措资金开展捐资助学、慰问等活动5次,资助大学生5人合计6000元。武宣镇人大借助群众劳作归来、茶余饭后的休憩时机,代表与群众围坐在树荫底下,以拉家常的方式议民生、解矛盾、谋发展,已举办了多场“民事民商议,代表齐参与”的“榕树议事”活动,共修建凉亭1座,购置石凳子16张、石桌子3张,完成附小道路拓宽建设及60米防护栏安装等民生实事问题。

武宣镇人大围绕“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幸福宜居家园”“倡和谐、人大代表在行动”等主题,组织100多名人大代表进站开展履职活动,推动和号召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挥“调解员”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弘扬文明乡风。

下一步,武宣镇人大主席团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完善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结合的“代表+”新模式,为武宣镇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撰稿:覃春给、梁俊

初审:梁   俊

终审:陈景伙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