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场景”撬动民生大幸福

——武宣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基层民主议事活动侧记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8-01

拓宽村内道路、添置健身器材、整治污水排放......这些建议得到快速落实的背后,源于“禾坪议事”“榕树议事”“廊亭议事”“田园议事会”“围炉夜话”基层民主议事活动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武宣县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探索和武宣实践。

亭廊议事纳民意 让提事有渠道 

“潘书记,现在正值禾苗生长期,下汶的排水沟堵了,要快点疏通,不然田里引水会受影响”“进村道路的路灯坏了需要坐下来议一议如何修理”......近日,在思灵镇马山寺村的凉亭里,人大代表与村民代表面对面交流,解决实事。

据悉,思灵镇人大以马山村和灵池村为试点,充分利用村里亭子和长廊听民声、解难题,探索创建一套富有特色的“亭廊议事机制”。在议事亭里,代表们与群众聚集在一起收集社情民意、办实事,让更多热心村民看到身边的变化,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建设中,形成“你说我听、你看我做,共协商,同出力”的良性循环。

如何发挥好议事亭作用,进一步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反映民生、解决民事?思灵镇人大深化议事模式,组织担任网格员的14名人大代表每月20日在议事亭固定接待外,还会同其他部门集中议事,对于收集到的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问题,代表们及时开展走访调研,形成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据不完全统计,共收集到群众反映的路灯不亮、井盖破损等热点问题、民生问题 127条,现场为群众解答86件。

禾坪议事集民意 让议事接地气 

一个茶壶、几包瓜子,两三张桌台和十多张凳子,便可以开始一场“禾坪说事”活动。如今,三里镇慕古村村里的禾坪又多了一个功能——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议事场所。

据了解到,“禾坪议事”活动每月定期选择一个村民小组或片区,由村里的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来到村民家的禾坪,与群众面对面,将“话筒”交给群众,零距离收集民意,解决民生难题,是三里镇人大探索创新民主自治的新模式。

在开展“禾坪议事”活动中,三里镇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现场答复;不能马上解决的,整理成民意办理台账,并转交镇政府办理和规定时限办结及答复,并在下一轮“禾坪议事”活动中,及时反馈办理情况。

人大代表通过“田园议事会”宣传有关政策

廖社海代表将村民在“禾坪议事”中提出的“涉及面积1335亩‘旱改水’项目建设施工缓慢”反馈给镇人大,镇人大多次下村调研,并向各相关部门提出督促意见,在监督推动下,仅用5个月就完成该项目的民意调查、地块清查,交地协议签订等,多次得到县政府“红榜”表扬。又如,群众反映的排水沟被一堆树杈堵塞,在廖小媚代表的协调下,不到1个小时就疏通好。通过“禾坪议事”活动,已推动解决56件民生小事,得到不少村民的点赞。

榕树议事汇民智 让办事高效率

“以前街上一些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热点小事没处反映,也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总觉得是一些小事,反映了也得不到重视。自从人大把群众反映渠道直接放到群众身边,我们在家门口的就能把问题反映上去,解决问题有了着落。”住在黔江社区20年的居民李阿姨深有感触。

有事大家议、有事树下谈。武宣镇人大借助群众劳作归来、茶余饭后的休憩时机,代表与群众们围坐在树荫底下,以拉家常的方式议民生、解矛盾、谋发展,已举办多场“民事民商议,代表齐参与”的“榕树议事”活动,议出群众所想、议出基层民主、议出乡村自治。

武宣镇人大代表参加“榕树议事”

武南村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联络员”“服务员”作用,将在榕树下群众们反映比较强烈的修建凉亭、道路扩建形成《在武南村委4队地胆安置小区修建凉亭》《关于师范附小路段扩建的意见》等意见建议,并在开展进站活动时提出。两条建议得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不到1个月时间便筹集10余万元完成凉亭修建和道路扩宽,为群众提供了茶余饭后乘凉的好去处和解决道路拥挤难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图片:覃春给

撰稿:陈桂云、吴德荣、覃春给

初审:覃浩和

终审:滕少娟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