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丹心连接瑶寨民族团结“连心桥”
——记金秀瑶族自治县人大代表胡烈富
门头村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是花篮瑶聚居的村庄,村寨四周古树参天,山青水秀,鸟语花香,具有独特古雅的民族文化。村里的“当家人”叫胡烈富,他是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县人大代表。1999年至今,胡烈富担任村委干部已经有24个年头,24年过去了,他见证了门头村走出贫困,展现了新活力。
作为门头村的“当家人”、县人大代表,胡烈富的本职工作跟代表工作大部分重合在一起,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村民都找他解决,统筹村内事物、引领村民脱贫致富、化解矛盾纠纷、聆听村民心声,为村民发言,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村里人都亲切地称他为“老党”。
一寸丹心为百姓
胡烈富认真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要求,二十几年的村委干部及代表工作生涯,他用责任心守护着大山里的瑶寨,守护着这里的村民还有那神秘的民族文化。作为“当家人”,他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岗位,处理村里大大小小事务;立足抓好民族工作,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时刻叮嘱其他村委干部要热爱祖国,珍惜党和祖国在这个年代赋予我们的和平与安定。他时常说:“村委干部,人大代表就是要带头维护党,维护祖国民族团结、维护村民团结。”他不仅要求村干和门头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这样做,还利用工作之余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惠民政策,关心村民生活,村民都非常信任他。别人问他:“下班了你不回家帮忙,到村里去走访,家人不埋怨你吗?”他常说:“村委是服务群众的末端,代表联络站是末端的‘发声机’,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要及时地反映、解决。”
多年的走村入户,使得他提出的关于修建王桑至架露屯水泥路、门头至新村水泥路、王桑屯产业路等建议得到落实,也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民胡奶奶说:“‘老党’就是我们的当家人,什么事都为我们着想,还能办成事,我们都信他”
利用文化优势发展旅游
门头村是费孝通先生重要的考察调研地和花篮瑶群众的聚居地,具备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调研参观。胡烈富说:“我们要充分利用门头村特色村寨、费孝通办公旧址、费孝通展馆和花篮瑶博物馆等历史文化优势发展旅游,党员、人大代表要发挥带头作用,保护历史民族文化,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增加收入。”在他的鼓励带动下,门头村以发展生态特色产业为抓手,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鼓励3名党员建立茶叶加工厂,加工厂加工制作的千年古茶树深受市场欢迎。
为满足游客各方面需求,他还积极向上级争取,促成门头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今,门头村各屯主干道均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域内还设置了乡村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厕等,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也促进了村民增收。2022年,门头村荣获自治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推动打造“无讼村寨”
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胡烈富是人大代表,也是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就是要加强党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宣传,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每次召开人大代表联络站会议,胡烈富都跟代表们强调:“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宣传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要弘扬我们的石牌律,维护我们门头村的团结和谐稳定。”
2022年,经过乡党委、政府和金秀法院沟通交流,决定利用石牌律,瑶佬议事联动打造“无讼瑶寨”,胡烈富和村委积极争取配合,于2022年9月在门头村成功挂牌“无讼瑶寨民族团结示范村”,促进门头村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发展,延续传承创新“石牌文化”。门头瑶寨的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寨,中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有力地促进村民团结和睦。
胡烈富用一颗赤诚的心,连接着门头瑶寨每个村民的心,牢牢筑成门头村民族团结“连心桥”,让瑶寨保持团结安定,让村民幸福感倍增,二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坚守,无怨无悔,胡烈富说这就是他作为“当家人”的使命。
撰稿:陶秋蓉
初审:陶秋蓉
终审:胡 将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