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挽镇人大:代表“牵线搭桥” 破解招工就业难题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3-05-09

今年以来,武宣县通挽镇通过搭建合作平台、规范市场运营、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整合劳动力资源、强化就业岗位供需匹配、加强零工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等,盘活零工市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镇人大主动作为,当好“四员”,为企业招工“牵线搭桥”,破解企业难招工、群众难就业两难问题。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企业和群众的“联络员”。通挽镇人大实现“双向”对接,协助政府采取线上自行填报和线下全覆盖摸排走访的方式,多渠道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线上主要依靠政府微信公众号、来宾人大“代表在线”APP、各村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和收集企业用工信息;线下主要依靠人大代表、网格员等对包片网络闲置劳动力情况全面摸排,掌握群众就业意向和就业需求等信息。充分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需求,当好企业和群众之间的“联络员”,增强招工就业的匹配性,提高签约成功率。目前全镇零工市场数据库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个人)53家,其他企业219家;零工劳动力99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零工337人。

发挥靠前宣传优势,当好企业招工的“宣传员”。为扩大有用工需求企业的招工宣传覆盖面,通挽镇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走进各村屯小巷一线宣传,张贴招聘海报,发放企业用工手册和宣传资料3000多份,并通过微信群转发招聘信息,助力招聘信息无死角“进圈入群”。同时,安排部分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多次开展圩日招工宣传活动,通过现场答疑、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等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大量有效有保障的就业信息。代表们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以全域“植入式”宣传,做到“关门不歇业,服务不打烊”,特别是对有务工需求的脱贫劳动力开展全方位就业帮扶。

发挥载体服务作用,当好群众就业的“指导员”。针对部分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缺少专业技能而导致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一方面,人大代表利用走村入户积极向群众宣讲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鼓励大家大胆“走出去”,指导村民们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寻找适合的岗位,开展创业就业,用智慧和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镇人大结合根据用工市场需求,积极协助有关部门收集群众的技能提升需求,协助开展家政服务、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4期,提升零工人员职业技能。提高群众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群众自主创业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当好就业双方的“监督员”。镇人大研判就业环境变化,及时将就业促进监督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和监督工作计划。一方面组织代表对《就业促进法》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进一步督促政府落实落细各项纾困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帮助劳动者提升维权意识。日常加强双方确立劳务关系指导,编制规范劳务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实行全程规范监督,有效避免发生争议。镇人大联合镇社保中心每月对用工单位(个人)开展常态化监察,排查侵害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要求,做到规矩规范,依法用工,切实保障和维护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为更好地促进零工人员实现就业,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该镇人大将继续探索“政府+公司+人大代表+就业人员”的就业模式,协助维护零工市场平台,打造家门口的就业,有效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撰稿:杨江涛 

初审:韦洁梅 

终审:梁殿君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