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助推民生实事落实
武宣县黄茆镇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持续深化拓展“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围绕强化平台建设,促进代表活动常态化,创新活动载体目标,激发代表凝心聚力履职活力,聚焦民生实事助推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加强平台建设 更好支持和服务代表履职
打造高标准活动阵地。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代表由玉村和周眷两个村民委的代表混编组成,共入驻各级人大代表17名,其中市人大代表3名、县人大代表4名、镇人大代表10名。联络站设有站长、副站长、联络员各1名。站点设在玉村村委,按照有场地、有机构、有制度、有计划、有经费、有设备、有档案、有成效“八有”标准建设,为代表履职提供坚强阵地保障,打造代表联系群众的前沿阵地,切实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不断创新工作新机制。为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职能作用,规范和激励代表们履行好职责,增强代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络站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代表联络站“六簿六制度”的工作制度。“六簿”即选民来信来访情况登记簿、代表小组活动记录簿、意见建议记录簿、代表活动登记簿、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记录簿、人大代表联络站活动记录簿。“六制度”即学习制度、活动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视察调研制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让代表联络站点工作和代表进站履职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聚焦民生实事 促进代表活动常态化
坚持零距离服务,畅通渠道解民忧。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平台作用,通过网络新媒体、设立意见箱、现场履职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实现履职形式多样化。比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玉村人大代表李畅达、陆干幸积极联系乡贤李新成,经过沟通,李新成通过个人人脉向家乡引进尤克里里(乐器)产业,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出资发力。目前,投资59万的黄茆镇灵动水乡农副产品加工及配套项目已建成完工。在各位代表的努力下,玉村被列为2022年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村。坚持将联络站与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武忻高速和柳梧铁路征地等重点工作联系,开展走访接待选民活动,有效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截至目前,联络站共收到涉及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12条建议,围绕民生痛点、社会热点等问题,高效助力各项民生建设事业推进,成为玉村人大阵地建设的一面旗帜。
坚持整合资源,齐心合力解民愁。精心组织开展代表主题活动、召开民意征集会和代表小组活动等,通过活动的方式,收集代表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政府参会职能部门根据反映意见建议难易程度,按照职责能现场解答的,在现场解答,现场无法解答的,会后由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如《关于周眷村陈康河清理水葫芦的建议》由县人大代表覃寿德提出交到县级有关部门,县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经多方协调落实资金10万元,开展周眷村段陈康河上水葫芦全面清理,周眷村段陈康河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群众一致好评。黄茆镇人民政府作为《关于玉村村内巷道硬化的建议》主办单位,通过申请2022年度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获得县财政奖补资金15.36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36万元,总投资16.896万元,对黄茆镇玉村村内巷道进行硬化,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代表作用最优化
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代表志愿服务队。为让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好地履职,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在黄茆镇人大的指导下,创建“5+N”代表志愿服务队。“5”是指各联络站分别成立“处纠志愿服务队”“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队”“村容村貌志愿服务队”“基础设施建设志愿服务队”“联系乡贤志愿服务队”等5支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N”是指各联络站结合村情实际,立足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再成立相应的志愿服务队。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陈静带领各志愿服务队伍主动融入村里各项工作,带头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弘扬新风,发挥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责任与担当。据了解,玉村志愿服务队累计走访选民1000多次,牵头成功化解各类纠纷42件;开展村容村貌治理活动100多次,督促建设乡村基础设施项目20多个,带动群众开展秀珍菇、大果枇杷、番木瓜和莲藕等特色产业,推动黄茆镇玉村经济发展,为建设宜居宜业大美黄茆贡献代表力量。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陈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引导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带动群众共同创业。她潜心学习党的惠农政策,学习科学种养的新技术、新方法,同时通过学习微生物培养技术,采用菌块生产新工艺,生产绿色、健康、无公害的优质食用菌产品,成立武宣县黄茆镇灵盛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30多万元种植生产秀珍菇并取得成功。在她的带动下,近20户农户纷纷依托本村优质泉水开展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推广种植太空莲产业30亩、中草药天冬及花卉基地50亩、蕃木瓜产业100亩、泉水鱼养殖200亩、沃柑等水果400亩。
玉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将进一步发挥联络站的五大功能,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乡村建设等开展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听民意、解民忧、知社情、促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激发代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热情,激活乡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大力量。
撰稿:刘惠
初审:刘惠
终审:何念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