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焦 三推动 激发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新动能”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2-12-02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传党声、集民意的重要“窗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沿阵地。武宣县东乡镇风沿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来宾市“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经验交流暨联络站“提档升级”推进会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监督实效、实干担当,在健全组织体系、创新监督机制、夯实代表履职中全面激发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聚焦党建引领,在建强组织体系中推动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联络站+N”作用。依托站点特色,推行“党建+联络站+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模式,汇聚民族团结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风沿村作为党建示范点,党员干部上下同心。2022年,风沿人大代表联络站率先创建“三强四好”功能型党组织,充分激发党员人大代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先锋模范作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充分激活联络站“连心桥、民意窗”功能,人大代表紧密联系各民族居民,加强沟通了解,在日常交往中,注意收集群众的合理诉求,关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联合镇社保中心和各机关站所,帮助指导群众网上缴纳医保缴费、解决供水、环境卫生、河道治理等生活难题,列出为民办事清单26项,制定详细落实措施、明确完成时限。目前代表完成为民办实事清单24件,办结率达92%以上。通过办实事,切实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极大地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风沿村获评为自治区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二、聚焦监督实效,在创新监督机制中推动乡村振兴

紧紧围绕“开门纳谏”,帮助群众解决“愁难急盼”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做实“建、管、用”三个环节,不断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实效。一是坚持标准化“建”。严格按照“场所便民、设施齐全、制度完善、保障到位”原则,不断提升联络站建设,为人大代表监督履职提供优质平台。二是坚持规范化“管”。落实“三强四好”党组织建设和联络站“五个规范”建设,进一步促进代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建议处理等实现规范化管理2022年,风沿人大代表联络站先后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柚缘相约”选民大接访活动11次,接待选民150多人次;开展“察民情、集民意、助振兴”、“不忘初心弘正气,为民务实倡廉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幸福宜居家园”等3次主题实践活动,在年度“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民情沟通会上,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件,其中“关于修建东乡镇风沿村上龙屯环村产业路的建议”被列为联络站重点建议办理;到风沿蜜柚深加工厂、蜜柚种植基地开展视察活动2次,专题听取加工厂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和“退桉还柚”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收集群众在清桉工作上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联系镇农服中心工作人员协调解决。在“退桉还柚”行动中,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宣传、监督工作,协助化解矛盾纠纷9起,确保群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截至目前,风沿村共完成清桉510亩,助推蜜柚种植基地持续发展,蜜柚深加工厂已顺利完成验收工作,即将投入使用,全力助推乡村产业、生态振兴。三是坚持信息化“用”。充分运用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联络站代表监督效能。武平高速、柳梧铁路建设经过风沿、禄道、王道等村,建设过程产生征地纠纷、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风沿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充分利用“掌上监督”利器,2022年该站人大代表通过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上报各类民生领域问题28件,意见建议办结率、群众、代表满意率为100%,代表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聚焦实干担当,在夯实代表履职中推动乡村振兴

2022年来,风沿人大代表联络站扎实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与工作实效,聚焦“学”“知”“深”“变”四个字,从综合素养、知情知政、联系群众、履职形式四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实践,强化人大代表履职效能,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学”字为先,夯实代表履职根基。深厚的知识储备基础是代表更好履职的先决条件,充分发挥联络站“大课堂”功能,以选民接访活动、主题进站活动为契机,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来宾市委、武宣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广西乡镇人大工作条例》等重要内容,全面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水平。积极组织开展“代表双联”“代表集中走访”“选民大接访”等活动11次,联系代表和选民300余人次,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为民代言,走农户、访民情、办实事,推动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17个。二是“知”字拓面,把准代表履职方向。利用刊物、会议、人大“代表在线”APP平台,全面拓展代表对人大工作的认知。组织全站15名代表参加代表集体学习5次,发放《广西人大》期刊110余份、《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手册》15本,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提升代表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打造“高素质”代表队伍,为人大代表提供知情知政服务,助力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联”字挖深,确保代表履职作为。以联络站为阵地,健全代表建议办理、代表联系选民等工作制度。严格要求人大代表进站接访,做到“零距离”听取群众意见,深挖群众需求。2022年针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代表关切的美丽乡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民计民生发展等热点问题,累计开展工作调研6次,召开调研情况汇报会2次,提出合理化建议近20余条。四是“变”字赋能,丰富代表履职形式。结合站点实际,助推蜜柚产业持续、深入发展,推动民族团结、助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以人大力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幸福宜居家园。2022年,组织代表开展森林防火、疫情防控、民法典等知识宣传8次,悬挂宣传横幅50余条,发放宣传单2000多张,接受群众来访90多人次,主动扛起基层治理责任。

撰稿:黄丽宵  

初审:黄丽宵  

终审:黄毅  

编辑:叶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