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问题 助推乡村振兴

策划: 来源: 责任编辑: 叶梦莹 作者: 时间: 2022-06-14

武宣县通挽镇尚满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按照“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要求,立足于人大立法、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作用,创新建立人大代表“微之家”,打通人民民主“最后一米”,结合“巷道党建”“五事共治”,聚焦群众民生问题,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畅通民情 做群众的知心人

建立固定接待日制度。联络站积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确定每月10日为选民接待日,直接面向群众、直接服务群众,耐心听取选民的诉求并登记,及时将选民反映的问题报送镇人大主席团,由镇人大主席团转交政府部门处理。

建立人大代表“微之家”制度。选定群众公信力高、服务热情高的人大代表家庭,完善配套相关办公条件,建立人大“微之家”,将代表履职平台建在村屯最末端,让群众“有地说事、有人听事”,打通人民民主“最后一米”。自人大代表“微之家”成立以来,共开展议事活动15次,参与代表、群众200余人次,商议事项26件,提交村党组织决议26件,落实反馈问题18个。

建立人大代表连心制度。结合“五事共治”“巷道党建”,每个人大代表每月至少走访5户以上的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等重点对象,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联络站安排的接访任务,每半年要遍访所负责的选区,每年至少上报3条以上选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如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社保年审上门服务,联络站人大代表累计为高龄、残疾老人上门服务共2000余人次,零距离的服务得到群众的赞扬和认可。

聚焦服务选民 做群众的暖心人

建立意见处理闭环制度。坚持“人民选我做代表,我做代表为人民”的理念,积极开展“四促四问”活动,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构建“收集意见、落实力量、明确治方、联合治理、结果反馈”多方参与的治理闭环,实现政府治理、人大监督、社会参与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建立意见办理协商治理。对重大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各级人大代表要积极作为,共同与村屯干部、群众代表等商议解决办法,实现人才、资源联动,使其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润滑剂”。如针对江龙村群众提出“村主干道边鱼塘没有护栏,存在安全隐患”的期盼事,根据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有关制度,组织各界人士筹集资金5000多元,一周完成护栏安装,得到群众广泛点赞。

建立意见治理督办制度。每年确定2至3个人大代表反馈的重点意见建议,由镇人大主席团对意见建议治理情况进行重点督办。对治理有效、群众满意度高的,积极向党委推荐;对组织不力、问题较多的,及时督促政府抓好落实。如代表反映的“关于解决209国道和二级路十字路口(江龙段)的安全隐患的意见和建议”,由镇人大主主席团重点督办,在当年年底得到解决,路口均已安装红绿灯和测速监控器,有效减少群众出行风险。

聚焦凝聚民心 做群众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人大代表依托联络站、“微之家”平台,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关注国家时事和政治热点,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并通过微信亲友群、微信朋友圈、村民小组会议等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和时事热点。

近年来,人大代表通过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农房管控、交通安全、征兵、新农合和养老保险缴交等500余次,助力全镇中心工作开展。积极参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引导横胜果蔬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种植茂谷柑、砂糖桔、沃柑等特色果蔬1100多亩,协助解决王羌扶贫车间复工复产难题,保障脱贫人口就业。发挥人大代表纽带功能,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习近平民族观等,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重大意义,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深植于每一名群众心中。

(梁殿君、梁卫奎、杨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