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传递代表好声音 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新年太阳红艳艳,喜迎小康笑开颜,人大代表当好家,百姓日子比蜜甜;各族代表一条心,勤政为民特色新,掌握社情和民意,助推发展与振兴……”新年伊始,由合山市人大代表创作的山歌《人大代表唱新局》,在各代表联络站里广为传唱,富有民族特色的曲调和贴切的歌词,把人大代表为民谋幸福,团结各族人民的心声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合山市人大探索“民族团结+”模式,聚焦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问题,将代表联络站“变身”民族纽带,通过通俗接地气的方式贴近群众,加强民生监督,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
坚持严慎细实作风 抓好调查研究
近年来,合山市人大常委会将民族工作列为工作重点,听取和审议涉及民族方面的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坚持以持之以恒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建立督查工作制度,定期对常委会通过的议题、意见和决议开展督查问效,确保工作落地见效。如组织开展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情况专题调研,提出要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六进”创建活动全覆盖;结合旅游业发展特色,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把精准扶贫工作与示范点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共同落实;继续依托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加强民族文化推广,从学校教育、人才培养、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多举措提升民族文化获得感,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结合风土人情 深挖民族文化内涵
在传统“壮族三月三”节日里,合山市人大借助代表联络站,聚焦少数民族群众生活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把代表联络站打造为增进民族友谊的纽带和桥梁。山歌宣讲志愿者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将代表联络站功能用通俗、生动、易懂的山歌形式表达。由合山市人大创作的《代表联络站我们的家》《宪法在心间》等民歌,凭借原汁原味的民间曲调,朗朗上口的歌词,迅速得到大家的喜爱,在合山市各代表群、代表联络站、群众间广为传唱,并登上广西视听“云端”,融入“壮族三月三”歌海中。
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
发挥少数民族代表监督作用。市人大常委会在调研和监督工作中,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参与其中,做到深度参与,积极介入,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强化民生、民族建议议案的办理落实,建立健全“分工督办、现场督办、跟踪督办”的建议议案办理机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交待,一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助推民族创建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积极开展走访活动,经常深入民宗局、教体局、文旅局等单位进行走访,通报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了解民族工作情况和存在困难,对重点推进的民族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关于民族文化教育推进不够的问题,人大常委会提出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把民族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建设,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重点,制定明确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和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以“壮族三月三”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为契机,结合“三下乡”文艺汇演、民族趣味活动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
代表联络站“变身”民族纽带。通过定期开展与群众谈心、组织代表走访群众、人大代表接待日等方式,及时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需求,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及时提出合理性建议。如在开展“助力清水行动,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题活动中,通过开展实地视察调研和召开人大代表民情沟通会,听取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对水安全问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到村屯供水、排污、污水集中处理、道路粉尘污染等方面意见建议41件。这些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相关部门以工程总承包形式组织合山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的招标,在全市三个镇130个自然屯建设124座村屯级污水处理站,现建设完成9个,已投入使用6个,即将投入使用3个。(杨伟华 张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