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镇:
人大代表履职 “捋”出新高度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武宣县东乡镇各级人大代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理清思路,积极探索,履行职责,为民排忧解难。
凝心聚力抓征地拆迁 “捋”出重大项目建设快车道
在镇人大主席团带领下,镇人大主席主抓征地工作,积极带领各级人大代表们参与征山征地工作,做到了四个必须,即人大代表必须参与召开群众大会;人大代表必须分片包干涉及本村的征地困难户;人大代表必须熟悉基本政策、补偿标准以及重大意义;人大代表家庭必须带头签字涉及的协议。“四必须”实现了思想、行动认识一致,争取群众的全力支持。同时成立人大代表协助纠纷调处工作组,协同村“两委”干部对涉及土地权属纠纷的群众做思想工作,及时反映群众心声,努力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重大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打下坚定的基础。
截至目前,东乡镇完成投资4.6亿元的高达水库1685.90亩;迁坟149座(无主坟5座),搬迁15户;投资4.8亿元完成广东粤电风力发电项目征地875亩,安装18台风机;武宣至平南高速路完成征地1020亩,预计2022年底实现通车;柳州至平梧州铁路完成征地94亩,预计2024年4月实现通车。
争做产业发展“领头雁” “捋”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东乡镇各级人大代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涌现出一批群众赞不绝口的“领头雁”。如镇人大代表韦以康是“一门三烈士”(韦天强等)韦氏家族的后人,他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致富带头人。他引导返乡创业青年开办传统米粉厂;利用武宣大力发展红糟酸的契机,引乡贤回乡创业,建立豆角辣椒加工厂,带动周边的贫困群众种植辣椒、豆角,韭菜花200多亩。今年引进自动灌流设备,有望实现年纯收益超100万元,带领全村50多户农户致富奔小康。
县人大代表陈文科以“共建、共管、双赢”的发展思路,创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竹鼠作为支柱产业的长塘村经济陷入低谷,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陈文科心头大事。他组织村内人大代表到各地考察,极力寻找产业转型新路子。今年4月,陈文科组织人大代表到北流市考察当地的“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回来后,决定将长塘山泉水引到合作社,采取“腾窝换鱼”“建池养鱼”的方式,带领群众走上年年有“鱼”致富路。目前,长塘养殖合作社建有高密度养鱼池1000度立方米,每立方米平均获利益1万元以上,成为长塘村的新型支柱产业。
积极投身为民办实事 “捋”出代表新风采
东乡镇各级人大代表把服务大局作为坚定不移的履职担当,把“民呼我应”作为坚定不移的价值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利用民生APP平台,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全员开展全员培训,东乡镇全体代表在手机上安装人大民生监督APP,安装率、点击率达100%。截至目前年共上报意见建议1100条,内容涉及污染防治、市容市貌、脱贫攻坚、职工维权等方面,真正做到为人民办实事。东乡镇人大主席团荣获2020年度民生监督APP平台建议先进集体称号。
引导乡贤归故乡,助推乡村振兴。镇人大主席团重视引导乡贤返乡建设家乡工作,积极宣传家乡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引导乡贤返乡创业、返乡任职、筹集建设基金、参与中心工作。乡贤返乡建设蜡烛厂、腐计厂、果酒厂等10个扶贫车间;5名乡贤自愿返乡担任村委干部;筹资50多万元启动达富书院、文笔宝塔的修复工作;捐资捐物40多万元用于开展风貌提升;成立专项助学资金会、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成功劝返辍学学生12人次,全镇学风浓郁。
争当“防疫三员”,打赢疫情攻坚战。东乡镇人大代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积极做好防疫三员。一是做好防疫的“宣传员”。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组织全镇80余名人大代表通过线上线下齐动员,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动本辖区群众接种疫苗。二是做好防疫的“服务员”。镇人大代表会同各村工作人员,对于行动不便的群众,积极与镇政府联系,及时安排专车接送,专人陪同,打通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为高效接种工作提供保障。三是做好防疫的“监督员”。镇人大代表实时跟进疫苗接种情况,对疫苗接种工作台账建立、疫苗储存使用、接种服务管理、接种记录管理、宣传动员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亲自到疫苗接种点详细了解现场医疗救治保障、交通秩序保障、后勤物资保障、环境卫生保障等工作的落实,确保疫苗接种工作安全、规范、有序开展。据统计,在人大代表的引导和协助下,800余名群众顺利完成疫苗接种,东乡镇常驻人口第一针疫苗已接种17920剂,接种率达93.43%。
凝心聚力争先锋,将顺思路强产业,履职尽责为民生,东乡镇各级人大代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担当、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黄 毅)